疫情期间 请收好这份防诈骗“锦囊”

2020/03/17
AQJY

疫情期间 请收好这份防诈骗“锦囊”

在全民抗疫期间,有些不法分子却打起了疫情的主意,实施新型金融诈骗。不法分子针对公众居家防疫、普遍通过网络或手机获取信息的特点,借助“区块链”概念发行冠状病毒加密货币Coronaviruscoin等虚拟货币,宣称筹集的资金用于在境外建造口罩、防护服工厂,或用于研究生产冠状病毒疫苗,并许诺高额回报,骗取受害人钱财。近日,北京银保监局向金融消费者发布了一份防诈骗 “锦囊”,提醒金融消费者提防四类借疫情之名、行诈骗之实的不法行为。

一、识别诈骗类型

疫情期间主要涉及四类骗局,分别为低息贷款型诈骗、投资理财型诈骗、盗取信息型诈骗和非法集资型诈骗。

低息贷款诈骗团伙利用疫情期间少数人资金紧张、亟需贷款的情况,冒充各大知名金融平台或打着“受理政府疫情专项贷款”的旗号给用户授信数万元额度,靠收取中介费、保证金行骗。用户交完费用之后,骗子杳无音信。

投资理财诈骗团伙则利用部分老百姓在疫情期间旺盛的投资需求行骗。一些不法分子借助“区块链”概念发行“冠状病毒加密货币”敛财,还有一些人通过聊天软件向受害人推荐虚假的金融投资产品。

盗取信息诈骗团伙通过非法手段获得百姓的个人出行信息,发送虚假“退改签”短信,诱使受害人拨打短信中虚假客服电话或点击不明链接,由此获得受害人银行卡号、密码等敏感信息,将卡内余额转走。还有一些诈骗团伙通过社交软件、二手交易网站等渠道发布虚假的售卖口罩、防疫物资信息,收取消费者费用后将受害人“拉黑”。

非法集资诈骗团伙则以“为疫区捐款”为由诈骗,还有不法分子打着“为感染者众筹医药费”的旗号诈骗。

防诈骗“锦囊”请收好

一是申请贷款应当选择银行等合规金融机构,拒绝小广告、小作坊式的网络金融产品。正规的金融机构,不会通过微信、QQ等社交软件联系借贷人,沟通办理借贷业务。在放款前不会巧立名目来收取借贷人任何费用,只要是在网上预先交费的贷款业务,一律不要轻信和办理。

二是投资理财应当牢记“高收益意味着高风险”,拒绝高息诱惑。收益永远和风险成正比,面对过高的收益率应保持警惕和理性,切勿存在“天上掉馅饼”的侥幸心理。

三是个人信息应当加强保护,拒绝泄露个人敏感金融信息。在收到“退改签”类的信息后,应通过相关企业或部门公布的官方渠道查询确认,切勿随意点击不明链接,使用不明来源的无线网络;遇到索要个人信息、短信验证码或银行卡密码等情况时,切勿盲目听信,切勿向他人透漏上述个人敏感信息。

四是爱心捐赠应当认准正规渠道,拒绝不法分子假借疫情非法敛财。为疫区人民捐款捐物献爱心时,应通过正规官方渠道进行核实,认准正规捐赠渠道。正规募捐均需民政部门登记备案,相关信息可通过全国慈善信息公开平台查询。捐款前需核实对方账户名称与受捐公益组织的名称是否一致,不轻易将捐赠资金转入个人账户,避免上当受骗。